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易經的構成

因為見到報和看到網上影片介紹易經,所以嘗試找一些書看看。去圖書館找,只找到一些命理術數的書。去書店找,也找不到。以為過時,所以去舊書店找。一日在灣仔道見到舊書店的廣告牌,所以走人商塲去那間舊書店。老闆介紹一本手抄的算命書給我。結果跟老闆買了兩本字帖。

經過一段時間,才明白原來易經在命理類和哲學類都有。命理類的易經本人才疏學淺,看不明,所以走向哲學類。結果借了一本三民書局的周易看。初看好像發現新大陸。甚麼「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原來出自易經。看到坤卦,看到「地勢抻,君子以厚德載物」。基本上不需要解釋,大致上明白意思。心想如果做到抻卦的德性,生命都應該快樂。

說回易經,初學要了解一點易經的歷和結構。

易經據傳說是上古黃帝所作。這個說法當然沒法考證。我比較接受的觀點是上古聖賢為教化眾生,也可以說是用文化手段管治人民,創造了爻。最初三爻,後來發展到六爻。有關「爻」另文解釋。用爻所表示的象來比喻現實,教化人民要依順應現實,就是所謂上應天意。到後來,文字出現,人類思想變得繁復,又給每一組合加名字和加解釋。所以有爻辭出現。跟着有獨立文章講解易經的各卦的排列和哲理等,一大堆文章組合成今日的《周易》。

另外也有說法講易經的原本目的是占筮用。哲理 是後來在應用上的發展。

《周易》是由《易經》和《易傳》。《易經》是由卦象和卦爻辭組成。每卦六爻,組合出六十四爻。這部份佔最大篇幅和最廣泛為人所接觸。

《易傳》由十篇有關解釋《易經》的文章組成。有說法是孔子所作,但無甚根據。比較可靠的是戰國時期的作品,作者不詳。

「十翼」詳列如下:

一、《彖》,分上下兩部份:
解解釋 《易經》的卦名、卦像、卦辭。

二、《象》,分《大象》和《小象》兩部份:

《大象》說明《易經》一卦的整體卦象。《小象》解釋每一卦裡面獨立各爻的。

三、《繫辭》,分上下部份:
是 《易經》的哲學基礎。用陰陽概念作為解釋卦爻的基礎。裡面也有占筮的方法即大衍之數占筮法,過程繁復但含有宇宙起源,萬物生長的哲理。可以參考南懷先生講述《易經繫傳別講》。

四、《文言》
乃專對乾坤兩卦所作解釋。

五、《說卦》
解八卦的性質。將八卦各象徵一些事物,提供取象的基楚,對以後的象學派的發展具有影響作用。

六、 《序卦》
提出《易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將乾坤兩卦置於首二位置,而既濟和未濟兩卦置於最後兩個位置,旨在解釋事物的變化具有「因果關系」和「物極必反」的概念。南懷瑾先生多次提到未濟放在最後是事物發展到最後的結果是不確定。

 七、《雜卦》
將六十四卦根據外形分為三十二對,兩卦一組,一正一反(陰陽概念),而用一兩個字解釋卦義和兩圤的關係。

 今日《周易》編排多數根據《序卦》的次序排列,將《彖》、《大象》、《小象》列在每卦經文之後。《繫辭》的哲理融入有關的部份。當然也有其它排列方法。

沒有留言: